好聲音就是如此簡單—英國 KEF LS50 書架音箱
2018/1/12 15:12:02
|KEF歷史悠久,不過問起KEF究竟哪一款喇叭最為膾炙人口,也最值得在音響發展史上留下重大紀錄者,莫過于LS3/5a。事實上,LS3/5a做得最多的,并不是KEF,而是Rogers,而且做LS3/5a的也不只有KEF與Rogers,還有許多其他廠家,可是最正統的LS3/5a,用的一定是KEF單體,可見LS3/5a的傳奇,最核心的根源來自KEF。既然外面的人都認為LS3/5a是KEF史上最傳奇的喇叭,自然籌辦50周年紀念喇叭時,KEF內部馬上想到LS3/5a。
在LS50問世之前,其實許多音響媒體已經在猜測KEF會怎么推出50周年紀念,畢竟一家音響廠商要存活50年,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品牌也是屈指可數。我們早就在想,KEF一定會為50周年紀念推出喇叭,而KEF史上最經典的活傳奇,莫過于LS3/5a,市場上復刻者不知其數,連我自己之前也苦于找不到狀況良好的3/5a,收了一對最接近原版的Audio Space復刻,為的就是內部用的就是KEF單體與分音器(僅箱體復刻)。如果KEF自己推出「正宗」LS3/5a復刻,肯定大賣特賣,所以許多人在一、兩年前就推測,KEF應該會「復刻」LS3/5a,各種可能的消息甚囂塵上,就只差KEF親口證實。
不過LS50一登場,我們就知道KEF的企圖心不只「復刻」,更是要讓新的LS50擁有超越時代的意義。寫到這里,應該好好為KEF團隊按100個贊!如果KEF推出正統復刻LS3/5a,絕對不會有人覺得不好,也肯定賣翻天,可是這樣有意義嗎?難道經過二、三十年的時間,音響廠商還做不出比LS3/5a更好的喇叭,我們還必須靠「復刻」來回味老技術嗎?就算復刻LS3/5a會賣得好,這樣對KEF有意義嗎?畢竟這是紀念50周年,不可以只有緬懷過去,而不放眼未來,嶄新的LS50問世,代表KEF團隊勇于創新,用扎實的研發技術展現超越時代的喇叭魅力。講到這里,還要再說100個贊!
當然,LS50不能完全與LS3/5a完全切割,事實上,KEF打造的還是一款與LS3/5a功能相同的喇叭,一款用來「近場聆聽」的監聽喇叭,可是KEF用數十年來的聲學技術累積,全部灌注在LS50上面,而且,更棒的是,它不賣旗艦喇叭的價格,而是一般人很容易負擔得起的價位,增添了LS50的市場親和力。老實說,聽過LS50之后,我為許多市場上同價位的書架喇叭很是擔心,2012下半年的書架喇叭市場,恐怕會是LS50獨領風騷,其他同價位的書架喇叭,如果在功能上沒有創新,真的不容易和LS50比拼。
師法LS3/5a,可是LS50要注入時代的新意義,KEF要告訴音響迷,喇叭設計確實進步很多,不要繼續沉迷在老喇叭的迷思當中。早年設計LS3/5a,能使用的工具很有限,材料也沒有現代喇叭那么多選擇,測試也不比今日精準。LS50增加了電腦輔助設計、測量、雷射掃描、有限元素分析等等,材料可以使用的變化也很多,因為這些進步的科技,讓現代喇叭可以擁有比過去更好的性能。
雖然想法源自LS3/5a,可是我們不需要把LS50和LS3/5a擺在一起比較,因為他們的設計取向雖然都是錄音室監聽喇叭,可是LS50比LS3/5a晚生了35年,這35年的技術累積,絕對可以讓LS50展現全然不同的音響性能。事實上,因為LS 3/5a的超人氣,讓工程師傷透腦筋,究竟要怎么設計,才能夠維持與LS3/5a的「歷史淵源」,還要表現出KEF50周年聲學技術累積精華?更重要的,LS50肩負著「50周年」的重責大任,要「承先啓后、繼往開來」,這么大的重擔,交給一款書架喇叭來扛,您說,工程師不會絞盡腦汁、搜索枯腸嗎?LS3/5a既然這么出名,要延續光榮傳統,「尺寸」很重要,所以LS50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錄音室監聽等級書架喇叭」。書架喇叭這個范圍定下來的,可是同樣是書架喇叭,也可大可小。當年LS3/5a原本要應用在廣播車上,所以尺寸必須要小,而且主要是「廣播」使用,所以人聲一定要精準,自然LS3/5a的強項就是中頻,為了達到兩音路分頻銜接滑順,保留最精華的中頻,LS3/5a設計了當時很少用的15歐姆阻抗,效率也只有82dB,犧牲了工作效率,保留了監聽音質。
以上所說關于LS3/5a的「設計妥協」,到了LS50身上,時空背景不同,應用環境不同,要怎么樣才能做出擁有LS3/5a血統傳承,還能融入KEF的嶄新技術?據說工程師團隊一開始想了許多「原型」,全部被GP Internation羅總裁打回票,原因在哪里?因為太像LS3/5a了,原來羅總裁要的答案類似Austin Mini的故事,以前Austin Mini迷你又迷人,BMW接手之后,重新設計Austin Mini,外觀有著「迷你」的設計感,可是每一個人看到都覺得全新Austin Mini不一樣了,不僅有復古之意,還是一部道地現代小鋼抱。這樣的設計思維套用在LS50身上,用講的比較容易,真的要作可真是困難。
看看LS50,是的,這是一款書架喇叭,尺碼比LS3/5a大不了多少,可是監聽味十足,掛上KEF的招牌,讓我們聯想到LS3/5a的輝煌歷史,可是誰都不會說LS50是「新LS3/5a」。不只如此,KEF為了50周年紀念,真的把所有技術與經驗,全部放在LS50身上了!
現在KEF最出名的設計是什么?同軸單體!沒錯,LS50就是使用Uni-Q同軸單體,而且技術內容直接傳承自Blade,修改為專屬LS50使用的Uni-Q規格。Uni-Q外表看起來像一個單體,實際上是把高音與中低音做在同一軸線上,達到時間相位的一致。同軸單體的好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能把同軸單體做好的廠家不多,KEF算是其中之一,在LS50上面使用的Uni-Q,內中還有許多巧妙。
Uni-Q中間部份就是高音單體,使用金屬凸盆振膜,振膜使用所謂「圓頂加固技術」,用來強化剛性,并拉高振膜諧振點,使不悅耳的鈴振超出人耳聆聽范圍,這樣就不會聽到尖銳刺激的高音,而是舒服悅耳的高音。這個高音單體的前方還有特殊的瓣形導波器,早年LS3/5a高音單體外面也有一塊「金鐘罩」,上面打著細小的孔洞,那也是導波器,目的是提高高音擴散角度,LS50上面的瓣形導波器,功能也是如此,同時還兼具保護高音單體的效果(提防小手......)。
因為LS50的箱身有足夠的縱深,所以這款Uni-Q單體在高音部份,還設計了通風導管。咦?好熟悉啊,原來這是用在高階KEF喇叭單體的技術,尤其是Blade與Reference系列。高音單體背后長長的導管,用途在哪里?單體運動時前后都會發聲,向后發聲的聲波能量,如果從箱體內部反射回來,會產生額外的干擾,聽起來高頻就不干凈,影響聲音的透明度,而聲波本身也是能量,背后的通風導管,就是利用這段狹窄的通道,把高音背波的能量消耗,轉化為熱能散失,這樣就不會產生影響聲音的透明度。這種設計很困難?很新穎嗎?還好,二十年前B&W鸚鵡螺已經有這樣的理論,但是LS50身價與鸚鵡螺差距數十倍,卻也有相同的設計,連KEF自家采用相同設計的Blade與Refernce系列,也都比LS50貴得多,您說KEF的設計團隊是不是在LS50上面大放送,把百萬音響的單體設計放在不到五萬元的喇叭上,這款喇叭當然超值。
Uni-Q2的中低音部份,采用鋁鎂合金振膜,這種材料比一般鋁合金振膜硬度更好、剛性更強,可是質量更輕,是中低音單體振膜的好材料。一般在LS50這個價位帶的喇叭,用鋁合金振膜者多,鋁鎂合金比較少見,原因無他,就是成本比較高。而KEF在LS50上面給足了誠意,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做出來給消費者。這個中低音的單體懸邊也很有意思,表面還有規則的凸起,稱為Z-Flex懸邊,特殊設計可以降低高頻段的失真。
整個Uni-Q單體安裝在鋁質模鑄框架上,這樣做單體并不算特別,很多高階單體都是這么做的,可是LS50沒有賣昂貴的價錢,做法全都是昂貴的手法。這Uni-Q還有哪里成本比較昂貴?大型磁鐵引擎配上短音圈與鋁環設計。磁鐵大,為的是增加磁隙長度,縮短音圈,是希望音圈前后活塞運動時,可以維持一致的磁力線性。咦?講得太復雜了?答案很簡單,就是縮短音圈,增長磁隙,這樣音圈前后運動時,不會跑到磁鐵磁力范圍之外,磁力就線性了。這么做哪里成本比較高?第一、磁鐵加大,成本會增加,第二、內部還要加上鋁環,多了零件和加工程序,成本還要增加。好處呢?當然是為了好聲音。
Uni-Q看起來是一個單體,實際上是二音路單體,所以需要分音器。KEF這次當然強調LS50的分音器用好料,包含空芯電感的使用,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LS50取消了Bi-wire設計,代表他們在設計觀念上的堅持。很多喇叭都做Bi-wire,方便用家可以雙擴大機驅動,可是大部份人都只用一部擴大機推喇叭,Bi-wire其實用途不大,更糟的是,大部份Bi-wire端子中間都用一大片金屬連接,更會劣化聲音,取消了Bi-wire設計,LS50就不會被這些額外的設計影響聲音,那個喇叭端子還真漂亮,看來是為了LS50訂做的。
好單體還需要好箱體,LS50的箱體面板采弧形設計,煞是好看,不過好看的目的是為了好聲,這個前障板用玻璃纖維材質制作,內部還設計了惰性阻尼板,強化箱體內部結構,以消除箱音造成音染。另外,LS50與LS3/5a還有一點很不一樣,老LS3/5a是密閉式設計,而LS50則是低音反射式設計,為的是更好的低頻表現,可是低音反射式音箱,經常在大音壓的時候,會產生氣流噪訊,LS50設計了橢圓形活動低音反射孔,這個橢圓形反射孔前后開口大,中間通道小,用來解決傳統低音反射孔氣流噪訊的問題。為什么是橢圓形開口,中央通道還要狹窄?答案是「電腦算的」,KEF應用CFD流體力學與FEM有線元素分析,在電腦上反覆模擬,設計出LS50特殊的低音反射孔。
關于LS50的設計,實在有太多東西可以講了?;⌒蚊姘宓南潴w,Uni-Q單體擺在正中間,您看,這喇叭不是直擺橫擺都可以聽嗎?有意思了!一對LS50可以當純音響兩聲道用,如果買了五只LS50呢?多聲道不就「全部對稱」了嗎?還有,因為LS50直擺橫擺都好用,所以搭配多聲道起來更是方便,很容易配合「地形地物」來彈性擺位,KEF的工做設計還真有巧思??!
試聽LS50的過程都在U-Audio編輯部,我為這對喇叭準備了幾部擴大機搭配,一部是Naim Unity ,聲底溫暖舒適,另外還搭了Linn Majik DSM1,也很有英國味,帶著偏濃的色調,第三部用了Linear Acoustic LAV-60 II,風格和Naim與Linn就很不一樣,驅動力更強,音樂細節更多,更顯生猛有力。如果您喜歡軟嫩甜美的聲音,Naim與Linn都是搭配LS50的好選擇,但是如果您追求精準、快速、衝擊力強,那么LAV-60 II更適合。三部擴大機搭配過去,您猜我選哪一臺?我選控制力精準的LAV-60 II
既然是監聽喇叭取向,LS50采用近場聆聽是關鍵,U-Audio編輯部大約20坪的空間,對LS50來說有些太大了,但我把聆聽距離拉近,坐的位置大約和喇叭成正三角形,LS50精準的個性就出來了。原廠標示頻率響應在3dB誤差之內為79Hz~28kHz,在6dB誤差之內為47Hz~45kHz,標示得很保守,采近場聆聽,您會感覺到LS50的聲音規模超過您對喇叭尺寸的期待,是個厲害的小家伙。比起LS3/5a的82dB效率,LS50提高了一些,標示為85dB,不過還是不好推,為LS50準備一部好擴大機,也是搭配好聲的關鍵之一。
用LAV-60 II大力催喇叭,LS50也沒有明顯的箱音,可見KEF的箱體設計很好,本身沒有太多的諧振。要知道有沒有箱音影響,聽當然是方法之一,但是有些人覺得自己聽不太出來究竟什么是箱音,沒問題,試著把音量開得大一些,然后用手摸摸箱體就知道,如果感覺到箱體有明顯的震動,代表單體運動產生的諧振傳到音箱上面,這些震動會對聲音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只感覺到輕微震動,代表箱音的音染很小。大聲播放音樂時LS50的箱體震動感覺起來如何?可以感受到輕微的震動,但是非常輕微,代表KEF在箱體下的功夫奏效,反應在聲音上就是通透、無染。
尺寸不算大的LS50可以「拼」一下嗎?來,我們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慶典序曲」,我選的是阿婿肯納吉在日本山多利廳的演出,銅管掀起的慶典序幕,一波又一波拉高,推到最高潮,輕快的旋律愉快地跟上。用較大的音量推LS50,銅管高亢嘹亮,益發拔尖,可是依然有著適當的厚度,這LS50的高頻段延伸很漂亮、很準確,而且大音量聆聽也不刺耳。低頻呢?標示規格看起來不是很沉,聽起來卻沒有感覺到低頻不夠,反而是恰到好處,真是一款不簡單的書架喇叭。
器材規格
型式:2音路同軸單體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使用單體:Uni-Q同軸單體×1
頻率響應:47 Hz – 45 kHz (- 6 dB)
分頻點:2.2 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5 – 100瓦
效率:85 dB
阻抗:8歐姆(最低3.2歐姆)
尺寸:302×200×278 mm(H×W×D)
重量:7.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