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SONY SS-AR1落地音箱--?純美音樂之源
2018/5/22 11:17:06
|
在你的周圍,或許你嘗嘗會聽到他人對你說“我喜歡音樂”。受益于數字技術及數字文件的普及,和以往相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更加方便的獲取及聆聽高品質的音樂。但是,這種更加便捷的聆聽體驗并不意味著更好的聆聽感受,因為太過于隨意、頻繁的播放和切換,而反會讓你失去那份對音樂認真的態度和斟酌。
索尼推出的這對SS-AR1,想必就是給那些能夠在浮躁社會中,能夠靜下心來,用心聆聽和品味音樂的人士。SS-AR1絕對是一套值得你去細細品味和體會的音箱,對音樂的回放重現100%的遵從其錄制時的音色音調,沒有絲毫的渲染和冗余。
這種表現源于幾十年專注于高端Hi-Fi領域研發制造所積累沉淀出的嚴謹文化哲學。箱體的用料產自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是日本質地最堅硬的木材,而且僅于11月采伐,確保木質堅硬緊實。它的側擋板則選用了產自北歐的樺木,厚度達到了50mm,從而改善了驅動單元的固定安裝,接口設計,驅動單元的配置以及分頻部件的甄選。這樣可以在原音回放的時候提供保證有足夠的力量來抑制不必要的震動。
在當地木材專家的幫助下,索尼公司得以以手工挑選的方式從北海道的森林中甄選出楓木原料。因為楓木生長緩慢,在確保其質地達到最緊實的條件下,這些原木才會于11月被小心的砍伐。這種對收獲砍伐時間和選材地點的堅定堅持,使得索尼這套SS-AR1能夠實現接近最佳的聲音表現。
簡而言之,索尼的這對SS-AR1是給那些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士所打造的。
在生產音樂回放重現設備的廠家中,索尼并不是初來乍到。追其歷史,可以重回到模擬時代,它是全日本第一家生產制造磁帶錄音機和磁帶的制造商。早期索尼助燃了高保真晶體管并引領了使用場效應晶體管(FETs)和垂直場效應晶體管(VFETs)的功率放大器。索尼還驅動了PCM的革新,并和飛利浦公司共同開發了CD光盤,以及索尼發布了直接數字流(DSD)這一音頻格式的革新,基于這項技術,索尼再次聯手飛利浦公司共同開發出超級CD(SACD)。
一路走來,索尼已經打造出很多杰出的揚聲器,這些設備常常僅限于在日本本土發售,偶爾也會在全球市場銷售。索尼的旗艦揚聲器已經贏得了一群狂熱愛好者的熱衷追隨。美國的索粉能還夠記得我們曾經發售的一款E韻系列,型號是APM-6(1981),精準活塞運動型揚聲器。以及受外國發燒友和器材評測者一致好評的SS-ss-al5 Mk II(1998)和ss-x90ed(2001)。
APM-6(1981)
ss-x90ed(2001)
從理論上來說,聲音的產生應該只來自驅動器單元。任何來自箱體的諧波震動都該被計量為失真。索尼的工程師將這種理論付諸于實踐,進行了大量的聆聽測試,憑借工程師自己獨特的方法經過多年解決了這個問題。
工程師第一次使用北海道楓木最大限度的降低箱體引發的諧波共振。在1998年,SS-AL5 MKII這款型號采用了北海道楓木以層壓厚度32mm的板材制作擋板。這款揚聲器受到了廣泛的熱度好評,并被日本立體聲雜志評為最值得購買的產品型號。
對于SS-X90D這款型號,工程師采用了另外一種不同的策略來最大化的降低箱體的諧波共振。他將原有箱體結構內的低音單元從箱體中剝離出來,然后將它們架設在由大塊兒木頭組裝而成,被稱為“G支撐”的結構上。隨后,SS-X90D就被廣大音頻愛好者繼續狂熱的追捧。
但是工程師對此仍然不是完全的滿意,所以他開始了一系列越來越多的異乎尋常的原型機實驗,通過內部大塊兒的支撐和不尋常的支撐物料,甚至嘗試了金屬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優化揚聲器聲音需要深刻的重新思考。他意識到設計的目標不再是箱體內的諧波失真,而應該是控制每一個諧波的細節。
這個新的目標就成為了開發SS-AR1的跳板。它驅動了北海道楓木、北歐樺木的甄選以及對這兩種木材的精密切片加工。
在這樣的制作思路下,SS-AR1的箱體是經過絕地徹底測試后的產品,這包括了無數的木材樣品,不計其數的實驗原型機和無數個小時的試聽間測試。評測人員對于SS-AR1的那種舒緩、精細的開聲一再的重復表達著“令人吃驚”。
箱體內部的物理結構設計被認為和箱體材質選材一樣需要精心考量。
從外表來看,一個整體的箱殼實際上在內部是被兩塊厚的樺木板所隔開的,并且它們之間還有空氣層隔開。這就好比一個在兩層之間用空氣層隔開的雙窗格以促使在寒冷的冬季時隔熱保溫,兩個被隔開的腔體和氣腔就自然構成了兩個絕緣非常好的腔體形態。一個腔體用于安置兩個低頻單元,而另外一個腔體則被安裝了中頻和高頻單元。用于安裝中頻單元和高頻單元的子腔體空間也設定了低頻導向孔,孔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調試過的。
如果背部造型是平行的平面則會在某些特定聲樂頻段因為駐波而引起共鳴。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側面的樺木板被做成彎曲型狀的,這也是另外一種可以讓箱體發出干凈、精準的聲音表現。
當箱體震動的時候,它會引起箱體邊緣位置的衍射。在各個頻段下產生的強烈衍射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問題,這降低了揚聲器對于器樂和人聲在空間中的定位感。鑒于這種原因,側邊擋板的邊緣被彎曲成一道優雅的弧線。這樣可以擴散聲音頻率的衍射,得到一個極其生動的聲音表現。
對于SS-AR1種某些至關重要的組裝環節,索尼的要求是必須達到木材加工中最高的精度要求標準。所以,索尼在日本濱松市找到了一家揚聲器箱體制作公司,事實上,該公司也是高檔鋼琴部件的制作供應商。
揚聲器箱體制作公司同樣負責完成殼體的鋼琴烤漆,這即有助于提升音質,同時還能保護音箱免于過熱和潮濕環境對箱體的損傷。最終打造定性后的成品在外觀顏色上是百變多樣的,在有細微差別的光線或房間內觀察時,有時候呈現出純黑色,有時候也會呈現出深棕色及木紋,整體效果是非常精致細膩的。
在最終的設計環節,索尼的商標將會出現在不銹鋼的前擋板上。當你仔細觀察的時候你會發現,標志是略有凹陷于木飾面的,但整體的表面是完全光滑的。運用此種工藝手法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宛如一個小奇跡藏在了最顯眼的地方。
SS-AR1采用的是3路4單元的最佳驅動結構。
打造SS-AR1的這些高精密的驅動單元需要特殊的專家團隊,所以,索尼公司產品團隊找到了位于丹麥的世界知名驅動單元制造專家----紳士寶,并與之進行深度合作。
這些具備粗壯音圈的單元在驅動力方面是非常強大的。一個銅環可以優化磁場的對稱性,降低失真。鋁制振膜,超大尺寸的鐵氧體磁體,堅固的箱體以及在后面板上常見的低頻反射口有助于激發出純粹、澎湃而強有力的低頻。
這個驅動單元采用了一個經過專門切割的錐形紙盆,這個材料是故意切割開然后再拼接附著在一起的,以抑制共振,實現平滑順暢的響應。當銅環嵌磁路中時,鐵氧體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失真。
高頻單元后方有一種特殊的排氣孔,撫平了磁路周圍聲壓。六個釹磁鐵被固定成一個環形結構,在狹小的空間內可以產生高磁通密度。一種獨特的手法將振膜和框架邊緣粘連融合,這樣可以將頻響提升至60KHz。
我們現在已經臨近揚聲器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分頻設計和調音。就像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最后一公里其實是最困難最具挑戰的。在這個環節,體現的是設計師對音樂的敏感和品味。
包括原型機在內,SS-AR1的分頻組成部件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包括聚丙烯薄膜電容,空氣濾芯電容,以及和氧鐵體核心電容,但是僅憑還無法實現精準的分頻。在消聲室測試線性頻率響應后,最終量產版的揚聲器還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試聽測試。
在檢測一款揚聲器最終表現的時候,索尼的工程師選用那些有獨特音色的樂器和女聲作為測試音樂,這些音源被認為是檢測揚聲器表現最為客觀的內容。從古典CD及SACD中選擇那些大動態范圍的曲目,這些聽力檢測的目的應對爵士和流行曲目進行的交叉檢測。整套揚聲器系統分別要在我們專業的聲學處理間以及普通的居室住所內進行多倫的調音。
有人說,談論音樂就好比評論建筑,這同樣適用于高保真揚聲器。要知道,這套索尼的SS-AR1揚聲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有樣機展示供試聽的,在索尼嚴格的篩選下,只有極少的經銷商可以拿到樣機。所以,我由衷的建議您親臨前往這些經銷商處進行體驗。帶上你認為錄制效果最好的碟片,特別是那些非常有特點的聲樂和人聲曲目。建議在那里體驗上幾個小時,SS-AR1的表現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低音單元:約 200 mm 錐盆型 × 2
中音單元:約 130 mm 錐盆型 × 1
高音單元:約 25 mm 軟球頂型 × 1
低音反射方式:低音反射型
阻抗:約 4Ω
最大輸入功率:約 200W
輸出聲壓等級:約 88dB(2.83V、1m)
頻響范圍:約 28-60,000Hz
尺寸:約 320 mm × 1080 mm × 490 mm
重量:約 57kg
相關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