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NAD Master系列M12 Direct Digital DAC前級、M22后級-盡顯大師風范
2019/3/9 17:26:01
|
微信,已經成為眾人的即時溝通工具,然而各式各樣的內容也會被分享到朋友圈,譬如各種雞湯、新聞、音樂、視頻等等。前段時間,筆者看到一位好友分享的心理測試連接“誰是你的星座好朋友”,好奇之下點了進去,回答了幾個常規的問題后,彈出了令筆者眼前一亮的問題:“房間的音響里正好播放著好聽的音樂,你認為是哪種類型的?”而選項則有“古典型、流行型、搖滾型”可供選擇。這條題目一定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或者發燒友設置的,同時筆者也相信,有一部分的微友選不了,因為他們家里沒有音響。
其實,搭建一套音響并非想象中的那樣昂貴和困難,就如不少的英國音響廠牌,都有堅持推出中低價位的入門級產品。本刊在去年12月測評過的NADC516BBECD播放機和C316BBE合并功放,就讓筆者印象非常深刻,他們的聲音表現*超過它的價格,性價比超乎想象。相信不少用家對NAD的印象都是這樣。
音響行業早在70年代就已經充斥著各種昂貴、復雜、夸張的器材,因此,在英國有一群深惡痛絕這些大肆宣傳和過度包裝器材的音響業*人士,于1972年共同創建了NAD(NewAcousticDimension)公司,他們有來自制造商、零售商和批發商的人士,他們都是狂熱地追求本真音樂,因此他們設計的產品更希望回到原點:還原音樂*純凈的本色。
時至今日,NAD的每一個設計都圍繞著實現好聲音的*重要的三大品質:性能、價值和簡約。堅持外觀簡潔和易于使用,NAD摒棄了不必要的花俏功能和多彩的顏色;更注重性能品質,NAD不斷提升機箱內的核心部件品質,而且考慮得無微不至;強調使用性,NAD通過模塊化升級讓產品能保持*新狀態,使得產品跟上技術的革新。他們不懈地追求*好的聲音,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做事,關注質量而不是數量,贏得世界各地鑒賞家的尊敬,產品暢銷全球80多個國家,這就是NAD。
這次送到本刊試音室的是NAD全新旗艦Master系列的M12DirectDigitalDAC前級功放和M22后級。NADMaster系列的產品設計一改以往的風格,銀色鋁面板上再加一層凸出的黑色面板,NAD的標志設置在黑色面板中間靠左的位置,而電源開關則設置在銀色面板的頂部,采用觸控設計,更加時尚之余也盡顯“大師”的風范!NADM12DirectDigitalDAC前級采用軟控設計,因此前面板只有一個4寸的彩色觸摸LCD屏幕和碩大的旋鈕,保持了NAD一貫的簡約風格。同時,Master系列產品更附有原廠的磁吸腳釘墊,為發燒友提供非常大的玩弄空間。
再來看看M12的機背,一反前面板的簡約。輸入方面采用MDC模塊化設計,MDC模塊的插槽是類似電腦的PCI-E插槽,可見MDC模塊的拔插非常方便,僅需松開后面板的固定螺絲,即可完成安裝或移除。出廠時已預裝模擬輸入卡、USB輸入卡和數字輸入卡各一塊,模擬輸入卡提供PHONO黑膠唱盤輸入、RCA以及XLR輸入各一組;數字輸入卡則提供同軸、光纖輸入各兩組和一組AES/EBU輸入;USB輸入卡上設置了一個B型異步USB輸入口用于連接電腦,另外一個USB口則可連接U盤、移動硬盤等設備,*高支持24bit/192kHz的輸入,基本上能夠滿足普通家庭使用。日后用家可根據使用需求增添支持WiFi、以太網和aptX®藍牙的無線連接卡、HDMI輸入卡等模塊,升級把玩的空間非常之大。
NADM12的輸出部分則直接安裝在后面板上,模擬方面設有一組XLR平衡輸出以及一組RCA非平衡輸出,同時提供兩組超低音輸出,可用于連接有源超低音。數字輸出也提供了同軸、光纖各一組。
拆開M12的外殼,內部非常整齊。電源部分被安排在靠近前面板的位置,采用了nCore開關電源的模塊。相信很多發燒友一聽到開關電源或者數字功放,立刻就和衰聲掛上鉤,但其實數字電源和數字功放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再加上歐洲對環保的要求十分之高,近幾年來歐洲品牌新推出的器材都采用了開關電源和數字功放,而且筆者此前試聽過幾款采用開關電源的數字功放,聲音并不比傳統變壓器的石機差,甚至還有超越同等價位石機的表現,因此大家可放心開關電源的質量。而M12開關電源的電容部分更加裝了散熱片,以滿足大電流供應時的散熱需求。
輸入模塊則打豎插在帶有MDC模塊插槽的主控板上,輸出方面則分為數字和模擬兩塊電路板,模擬電路板上有一塊CSR芯片,這是一塊DSP音效處理芯片,這塊芯片運用了35bit的DSP數據處理技術,保證了高精度數碼處理的需要。此外,在模擬輸出部分采用了*新一代的純A類低阻抗全平衡放大輸出,而且用上了不少發燒級的電容,如ELNA、WIMA等*電容用作調聲,可見十分之用心。
此外,M12前級更帶有反轉左右聲道、將立體聲合并為單聲道、正反相位等的調整。一般來說,這樣的功能很少會用到,但對于某些唱片在錄音和制作過程中相位反了,又或者重放單聲道的黑膠唱片時,這樣的功能就顯得十分便利!
作為一臺后級,個頭比前級小還是很少見的,而這次和M12系出同門的M22混合數字后級放大器就是了。少了M12前面板的屏幕和后方的MDC模塊電路板,M22的個頭自然就比M12小。外觀設計也是和M12一樣的簡潔,M22后面板上也都僅設有XLR/RCA輸入、喇叭輸出各一組。
拆開M22的外殼,開關電源部分同樣也是采用了nCore的電源模塊,整機動用了6只10000μF的電容,為整機提供充沛的能量。M22的放大模塊采用現成的nCore的NC400模塊,這個放大模塊擁有極其出色的指標:據廠方宣稱,NC400nCore模塊在全功率輸出的情況下,其總諧波失真率僅為0.0007%。而當在1W輸出功率時,失真低得幾乎測不出來。信噪比方面,全功率輸出時為124dB;可驅動低至2Ω阻抗的音箱......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nCore這個品牌。nCore是荷蘭音頻零件供應商Hypex的旗下品牌,創建于1996年,他們*初是給現場揚聲器提供模塊功放。2005年,UCD的*——BrunoPutzeys離開飛利浦加盟Hypex,Hypex從此名揚天下,給多個知名大廠提供零件。hypex除了供應數字放大器模塊之外,還提供音頻DSP分頻、前級、解碼器、穩壓模塊,電源等相關部件,技術力量十分宏厚。
此外,M22也搭載了創新的DigitalPowerDrive氣囊功率技術,為其帶來高達250W的持續功率輸出,因此能夠輕而易舉地驅動任何揚聲器。
試聽時搭配了本刊試音室的老朋友PMCOB1i音箱,首先試試M12自帶的解碼功能,試聽無比傳真*新推出的李國祥《發燒情未了》專輯,李國祥那把富有磁性的聲音從音箱中緩緩飄了出來,音場的位置和歌手的嘴型都比較適中,細節方面的表現也算是中規中矩,聽上去感覺比較舒服,并沒有壓迫的感覺,也沒有數字功放那種粗糙的數字味道。NAD能將M12數字前級和M22數字功放設計到沒有一點數字味道,實屬難得。
隨后放上龍源唱片的朝鮮國立交響樂團演奏《黃河》的唱片,整體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樂隊的定位清晰準確,音場的位置也不偏不倚,和聽音者保持了一段“安全距離”。在大動態的樂段也表現得有條不紊,十分穩重。而低頻方面則表現得十分出色,M12的控制力非常之到位,可見M22數字功放還是功力十足的。
再來一張聽慣聽熟的《瑞寶試音碟》,PMCOB1i音箱在M22后級的推動下,低頻的分析力十分到位,幾乎沒有模糊的地帶,無論是線條、輪廓,還是速度、力度、沖擊力等都非常優異,而且低頻下潛得相當自然,聽久了也不會令人心煩,輕松自在。同時各頻段都有*的層次以及均衡感,密度也有不錯的表現,假若不是提前知道M22是數字功放,筆者完全不敢想象這是從數字功放出來的聲音。
隨后筆者將U盤連接到M12,在信源選擇上選到對應的USB口,即可在屏幕上選取曲目并播放,這時就凸顯出觸摸屏的便捷性。播放U盤文件的聲音表現也不俗,播放EvaCassidy的《LiveAtBluesAlley》專輯,EvaCassidy的聲音張弛有度且清澈透明,同時也有生動的現場感。
Master系列的M12前級以及M22后級作為NAD*新款旗艦級的Hi-Fi產品,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有“大師”的風范。M12前級和M22后級擁有時尚的外觀、功能豐富易用、優異的聲音表現、超低能耗以及極高的性價比,*是你組建Hi-Fi系統的*產品。
M12
線路電平輸入
輸入阻抗:56kΩ+ 220pF
輸入靈敏度:40mV(參考500mV輸出)
最大輸入信號:>8 Vrms
噪聲比,A加權:>90dB(參考值為500mV輸入,500mV輸出)
>80dB(參考值為2V輸出,最大音量)
通道分離:>70dB(參考1kHz/10kHz)
頻率響應:±0.3dB(參考值為20Hz-20kHz,音調控制 - 開)
±0.3dB(參考值為20Hz-20kHz,音調控制 - 關)
頻率響應(低音炮輸出):10-200Hz(參考值為-3dB)
輸出
最大輸出電平:>8Vrms,電阻為600 Ohms
失真(CCIF IMD,DIM 100):>0.005%(參考值為20Hz-20kHz,2V輸出)
平衡:>2Vrms
待機模式:<0.5W
音調控制
高音:±10dB,頻率為10kHz(2V輸出時為2V)
低音:±10dB,頻率為100Hz(2V輸出時為2V)
USB輸入
USB前端/USB后端(USB A型): MP3/WMA:48kHz, FLAC:24位/48kHz
電腦(USB B型): 24位/192kHz
數字輸入(同軸,光纖,AES/EBU)
輸入阻抗:75歐姆(同軸);110歐姆(AES/EBU)
采樣率:32kHz 至 192kHz
頻率響應:±0.5dB(參考值為20Hz-96kHz @192kHz)
通道分離:>75dB
尺寸(寬x高x深):435 x 133 x 383毫米
凈重:8.1千克
輸出功率:250W/8歐姆,4歐姆(20Hz-20kHz,額定THD,雙聲道驅動)
失真:<0.003%(參考:20Hz-20kHz)
IHF動態功率:355W/8歐,640W/4歐,620W/2歐
峰值輸出電流:>50A(參考:1歐姆,1ms)
信噪比,A加權:>98dB(參考:1W)
信噪比,A加權:>120dB(參考:額定功率)
阻尼系數:>800(參考:8歐姆,50Hz和1kHz)
頻率響應:3Hz-30kHz(參考:-3dB)
輸入阻抗:17kΩ + 200pF(RCA);200kΩ + 100pF(XLR)
輸入靈敏度:1.6V(參考額定功率)
電壓增益:29dB
最小輸入電平:1kHz時自動觸發10mV
待機功率:<0.5W
空閑狀態功率:40W
尺寸(寬x高x深):435 x 103 x 379mm
凈重:8.9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