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評析
欲望的總合-Reimyo音響系統
2016/7/14 15:26:29
|4260

在高品質音樂重播的背景條件下,當談論到「系統」的時候,我們腦海中想的是一個「組合」,這比「系統」還要低一個層級。為什么呢?我認為關鍵詞是「安排于一般的主從關系」和「通常邏輯」。你有注意到我的用意何在嗎?當一個「組合」經過深思熟慮,具有內部凝聚性而成為一個合理的整體時,就會成為一個「系統」。每一個真正的音響迷都認為他的「組合」就是「系統」,但實際上那是比較樂觀的看法。一個「系統」是經過多年嘗試才達成的理想,摒除不佳的器材和培養好的器材。這是可以用些許的金錢預算做到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那永遠是一個未完成的跛腳組合。我喜歡的音響雜志Hi-Fi+,主編Roy Gregory在Magico V3落地喇叭的評論中提到,他有「主動放松」的感覺(60期,第26),這就是這個系統的情況。這僅僅是愉悅和主動聆聽的關聯,反應出他聽到了什么,關鍵詞是「凝聚性(coherence)」。事實上,最重要的是聆聽者也屬于「系統」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只是坐在音響前面。不論錄音品質如何,每當我們擁有沉浸在聲音之中的感覺,這并非用錢可以買到的最準確、中性的系統,但絕對是讓人不在乎價格也想擁有的系統。
「系統」的原型
在最初期的Hi-Fi音響或是在Hi-Fi之前的是一個整合式的機柜,其中包含收音機、唱盤和喇叭,這些原件設計時考慮到了其他原件,使得他們整合在一起使用時的表現會比單獨使用更好,我們可以說那就是「系統」的原型。但隨著音響產業的演進,機柜分離和制造商專業化的出現,造就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分離式音響器材。除了明確的有利條件,例如更好的電源供應器(每個一項器材都有自己的電源供應器)、更好的機殼…等之外,這個解決方案是有缺點的,最明顯的是需要將各部份器材組合起來,線材制造商一定非常感謝「大分裂」的時刻,因為我們必須花錢在他們身上。當廠商開始生產專業化的產品:喇叭、擴大機、訊源…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先前的狀況回來了─產品目錄上提供成套的設備。這些案例大多數的原因是:讓客戶把錢花在我們這里,比讓客戶把錢分散到競爭者那邊來得好。但請不要為此感到氣憤,畢竟金錢能夠創造出一股強大的動力。

在這個案例中,即使最初并不是起源于對聲音的熱愛,其效果可能會很有趣。因為這會讓器材設計去符合另一項器材。然而這些器材需要具備足夠的普遍性,讓發燒友自由搭配,但是和自家產品整合可能會更好。我們不能假設每一次都是對的,但某些情況下確實是這樣的。
創造絕美好聲的器材
另一個提供完整系統的理由是「需求」,如果我們擁有絕美好聲的器材,而找不到其他器材來搭配時,我們就需要自己去創造屬于我們的器材。那就是Ancient Audio和為了John Tu. Mr. Jarek Waszczyszyn而準備的系統的情況。找一對喇叭用聲音去填滿一個大房間,比他想像中來得困難,所以Ancient Audio的Wing喇叭由此而生,瑞士Goldmund和其他公司也都是依循這樣的途徑發展。而這可能也是Combak公司總裁木內和夫先生的目標,名字可能無法明確的向你說明,因為他不代表任何一項器材的名字,這可能是不一樣的,當我說:「Reimyo、Harmonix和Bravo!」

那些都是Comback公司的品牌名稱,分別是電子設備、線材、調音墊材和喇叭。首先是電子設備,一臺帶有DAC的轉盤、前/后級擴大機。就這樣,唯一的頂級系統。轉換器的部分有些特別,經過多次實驗,木內先生選擇了JVC推出的20bit K2處理器作為其核心,這個處理器也被應用于K2唱片后期母帶處理的A/D版本。如果我沒弄錯的話,他是市面上唯一使用該技術的器材。在早期原本是JVC所使用的技術,但隨著JVC放棄Hi End、Hi-Fi市場之后,JVC也不再使用了。線材是由三家公司設計的:Harmonix、JVC(Victor Company of Japan)和Tokyo Denshi。最后一間公司負責機械和技術部份,第二間公司則是負責在K2和K2HD工作室中進行聆聽測試,而Harmonix負責整合。至于喇叭的部份,目前仍是一個難題。因此,解決方法是采用芬蘭Gradient公司以及挪威Seas公司專為其研發的同軸單體,其中包含玻璃纖維材質和金屬高音。這個原型喇叭是Bravo!的基礎。我先前曾經測試過這對喇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優異的聲音凝聚力。但是,木內先生決定,針對這款喇叭創造更多的外部改良。于是木內先生增加了Dinosaur腳架、抑制諧振的小道具,并且以難以置信的價格出售。他們是值得的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所以,Combak有能力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統,其中包含:
Reimyo
? CD transport CDT-777 - 8700 euro
? D/A converter DAP-999EX - 8200 euro
? preamplifier CAT-777 - 16000 euro
? power amplifier DAT-777 - 23000 euro
? mains filter ALS-777 - 5100 euro
Harmonix
? interconnect HS-101GP: 1 meter - 1550 euro, 2 pieces, set - 3100 euro
? loudspeaker cable HS-101 LSC 2 x 2,5 m - 3120 euro
? power cables X-DC ?Studio Master”: 5 pieces, 1059 euro each: 5295 euro
? Dinosaur DNS-0610 stands: 3200 euro
? digital cable HS SLC 102 RCA Digital: 940 euro
Bravo
Bravo! Special Edition loudspeakers: 5950 euro
這套系統被送到我家作測試,每一項器材都會被逐一檢視,但最重要的部份是整個系統的測試。
CAT-777前級擴大機

首先是前級擴大機,我的Leben前級是相當出色的器材,我曾經試圖用一些更好的器材做替換,讓系統更鮮活、高雅,結果反而耗時、麻煩且徒勞無功。來自日本的前級擴大機并非世界上最好的設備,但是表現出的特質,例如準確性、活生感、空間感、低頻量感,造就了他的獨特性。拿Luxman前級作對照,C-1000f和早先測試過的C-800f都是很好的器材,他們展現出飽滿的、美麗的聲音,但是聽起來不夠開闊而且解析力稍差。BAT VK-3i Super Pak和VK-52 SE也很類似,他們的低頻更低、更飽滿,是我所喜愛的,但是中頻解析力和凝聚力卻不如Leben的RS-28CX。在那段期間,我聆聽了許多器材,例如Accuphase C-2810、C-2410、Krell Evo 222和Manley 300B…還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很好的器材。其中一個比較不尋常的優秀之作,是以電池供電的Pink Faun Fettle前級,如果你可以借到這款器材,請趕快去借來聽聽看。經過比對,每一項器材都有其新意,而且少部份更優于我的Leben,但是沒有一個讓我想要購買,因為他們并非在所有條件上優于我的前級。

至于我所知道的CAT-777前級是非常特別的,我不打算欺騙你,或是利用華麗的修辭,因為器材應該被公平對待,如同他可以為自己辯護。這是到目前為止我聽過最好的前級擴大機…
無庸置疑的,在我接上CAT-777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耳朵貼近高音,聽聽看是不是有躁訊。果然有噪訊,而且不少!鑒管他比Leben安靜,但仍然比先前提到的晶體、真空管前級還要多噪訊。這表示我們對于聆聽測量的關系所知甚少。我確信,高躁訊對于后者來說是個問題,但對前者并不構成問題。Reimyo帶來了更大、更容易觸摸到的畫面,他表現得相當靠近,卻又不會太近。Leben在相較之下則顯得有些「小」和薄,鑒管我先前并沒有注意到。高音立刻變得更高貴了。以前我有時候會指責Luxman的后級,或Harpia喇叭缺少銅管樂器的光澤感,在某部份我是對的。但只是小小的一部份而已。結果事實是,Leben雖然好,但實際上是相當便宜的器材,而還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例如聲音的絲綢感和優異的空間感。CAT-777就像是那樣,但是他需要以正確的比例被安置在系統中,這里我們所談論的是我所認知最頂級的Hi End領域。
PAT-777后級擴大機

第二天的結果證實,這只是一個序幕而已,改變前級這件事,為我的音響系統帶來極大的變化。但是把M-800A后級擴大機換成PAT-777的結果是相反的。他也帶來了一些沒有解答的問題和一些疑慮。我先從最近的一個開始說。物理學是不能被欺騙的,7瓦的Reimyo PAT-777真空管后級不是60瓦的Luxman,或是400瓦的Krell Evo。我點出這些器材并不是因為他們在我心理有任何好壞之分,只是想要說明他們是怎么控制喇叭的。Krell的低頻─不只是低頻,甚至到中低頻的范圍都是飽滿的,當我們想到大的、全頻段的喇叭,就像Dobermann喇叭,這個因素必須出現在我們的考量范圍內。Reimyo不像那兩臺晶體擴大機有一直向下延伸的低頻,或是允許這么大的動態范圍。即使遇上容易驅動的喇叭,就像擁有主動式超低音的Avantgarde Uno Picco,但如果我們可以接受他,使用靈敏度比平常更高的喇叭(我想大約是90dB或更高),或是半主動式喇叭,或是超低音搭配書架式喇叭,那就沒有甚么好討論的了。因為擴大機的價值是大的、深邃的、驅動和解放。

拔掉Luxman之后一切都變得很安靜,因為在聲音路徑當中沒有擴大機了。好吧,我是在開玩笑。就在我把Reimyo接上之后,一切回到我所聽到的KR Audio Kronzilla的聲音。只有五倍好而已。這就是我所尋找的高音和空間感!就是這個音質─最后─這就是我要的音樂!這還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們永遠達不到那個目標),因為我能幻想出更棒的聲音。
這種等級的聲音我只有聽過兩次,一次是John Tu的音響系統,另一次是在Janusz較小規模的音響系統(特別是當我們討論到關于低頻和動態的時候),但是后者的聲音是飽滿,且具有一致性的??臻g感和音質都好極了,這兩個特性被融合在一起,真是不可思議?;钌蟹浅娏?,那是判斷動態和音質的重要指標。在大規模系統中的動態稍嫌不足,但是別忘了,PAT-777驅動的是靈敏度較低的喇叭,可能只有60瓦的Luxman可以制服這個喇叭。有趣的是,動態表現并不差,就像是每聲道50瓦的KR Audio一樣!在我面前展現出優雅的高頻,正是我想要的。我從來不知道Dobermann喇叭的金屬高音(Seas單體)可以擁有如此絲綢感的聲音,令人難以置信的優雅。以前只有ART或好的絲帶高音,才有可能被我強調絲綢感的音質,但這次是特例,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特色。也許在較低高音的部份不如ADAM這么飽滿多汁,但其他部分都是非常優異的!音場比較深一點,類似K2(XRCD)轉變成K2HD,那就像Luxman和Leben一樣不「清楚」,但同時聲音表現更自然且中性。
DAP-999EX數類轉換器

將DAP-999EX數類轉換器加入系統和Lektor Prime轉盤搭配所帶來的效果并沒有讓我獲得充分的滿足。一方面是,音色更濃郁而且中頻更有血有肉,但另一方面,在小音量時的解析度降低了,就像樂手身體里的空氣被吸乾了一樣。訊號傳輸是非常杰出的─請記住我們討論的是最優秀的數位產品─但是他非常接近Ancient Audio唱盤,和令人難以忘懷的Jadis JD1 MKII+JS1 MKIII。濃厚、飽滿略帶柔軟的中高頻表現。當法蘭克辛納屈演唱Only The Lonely(Capitol/EMI, 96996, CD)的時候,可以聽得出來他的聲音在中頻偏高的部分受到了限制,因為嗓音聽起來嘶啞,這惱人的因素通常是源自于CD(LP就好多了),但這個問題在其他CD上也聽得到,例如Art Pepper「The Way It Was」(Contemporary Records/Mobile Fidelity, UDSACD 2034, SACD/CD)的薩克斯風有點兒被封閉了。我試了一下數位訊號線,結果Harmonix線材在這套組合中毫無對手。

更換線材并沒有改變我先前所寫下的想法。只是把原來的Lektor轉盤換成Reimyo就顯示出什么是重要的。我必須先說,CDT-777是我聽過最棒的轉盤,甚至比系統中的Lektor Prime還要好。如果有人說轉盤并不重要,那你可以確定他聽得還不夠多。這個改變并沒有解決我之前強調中頻段較低的部份,但仍然是有意義的,可以從文章脈絡瞭解這個訊源。這是關于缺乏數位焦慮和物理學的「grating」。這里沒有什么類似的。他有點像AMR CD-77、Accuphase DP-700、EMM Labs CD SD SE + DCC2 SE system和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CD-7。這些唱盤的表現都不像「數位」的聲音。但沒有任何一臺和Reimyo一樣好,而且沒有任何一臺接近理想中的解析力。一直到聆聽期間的最后,我都沒有聽到微小的細節,但后者能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提供。同時只有Reimyo唱盤可以展現出柔順、高解解析力的中頻,和令人訝異的絲綢感與深邃感。只有他能夠像并聯在一起的SME 10A黑膠唱盤一樣,以如此吸引人的方式詮釋。在某些層面上,黑膠的自由度和開闊度還是比較好的,但這是我第一次在家聆聽數位訊源,并覺得能夠取代類比訊源,即便后者在某些方面的聲音比較優秀,我仍然沒有理由去拒絕那個聲音。相反的,Reimyo的系統有一種誘人的音色。因為在黑膠系統中也有這樣的音色,這不一定和準確性有關聯(我知道追求真實是值得不惜一切代價的),而是跟自然性有關。這個差異最好能夠在比對類比母帶和黑膠的時候被聽見,黑膠稍微「優」于母帶,雖然他比較不準確。這跟Reimyo是一樣的,鑒管知道他并非精準無誤的複制真實,我們還是毫不遲疑地接受他。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這一點比我之前寫的還更重要,雖然這個段落會很短:這就是一個冷系統聽起來的感覺,冷得就像石頭、就像老師的心、就像神射手銳利的眼睛;就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我拆開箱子把所有器材湊在一起才兩天的時間,比起原廠建議400小時的burn-in時間,幾乎不算什么。經過一個星期的聆聽測試證明,變化更明顯了,改變的是深度而非廣度,解析度變好了。我可以大聲一點播放卻聽不見失真。最重要的是,那個溫暖污漬上的一切都被清除掉了。他很清晰,即使少了光輝、少了銳利,依然柔軟輕快。
X-DC Studio Master電源線、ALS-777電源處理器

下一個步驟是更換電源線,首先我聽了最常使用的Gigawatt PF-2濾波排插。因為我希望維持一次只有一個變數,而且我一個一個交換器材,所以我用排插和線材來供電。前級擴大機和轉換器用的是Akcrolink 7N-PC7100電源線,后級擴大機用Oyaide的 Tunami Nigo電源線搭配M1/F1插頭。將CD轉盤加入系統的時候,我用的是Harmonix X-DC2電源線,這條昂貴的線材用的是Furutech的插頭,除了后級之外,所有Reimyo器材都用了這條線。因為我們發現JVC錄音室在做K2母帶重新處理時,所用的頂級電源線是X-DC Studio Master。經過一個星期的聆聽,我把那些線材、排插換成Reimyo ALS-777電源處理器和四條相同的X-DC Studio Master電源線。而ALS-777連接到牆壁所使用的電源線也是相同的。Reimyo沒有為他的電源處理器配置歐規的插頭,有230V的型號但只有美規插頭可以使用,而插座是使用Wattgate公司的產品。

這不是一個將系統推進的改變。結果是,我的Acrolink線材變得更快更開闊了。Reimyo和Harmonix為聲音增加甜度,稍微強化了中低頻,讓Maria Peszek Miasto Mania (Kayax/EMI, 3 44678, CD)這張專輯聽起來更有形體。另外,她的聲音聽起來不再嘶啞了,那種嘶啞的感覺是錄音工程師的失誤,但也是傳輸中的一部分。在聆聽Jim Hall Trio Blues On the Rocks (Gambid Records, 69207, CD)的時候,我也有同樣的感想,聲音聽起來沒有這么開闊,也沒有這么果斷。在聆聽之后,當我回到我的系統時,結果變成那個日系電源系統就像是為了他訂做的一樣。不缺乏解析度,因為它可能是我的系統達不到的層級,然而我先前描述所有正面的東西都出現了,我想我瞭解這個步驟,即使對我來說Acrolink和PF-2是比較好的。這是為了達到絕對一致性和沉浸在聲音中所做的努力(日系Hi End產品顯而易見的趨勢)。他足以和之前測試過的Jelco唱臂、SME唱臂做比較,而且我們都得到相同的答案:溫暖、一致性和絕對精確。就像我所說的,Reimyo所建立的聲音一致性是看得見的。
Bravo!書架喇叭

將線材(Velum + Wireworld)更換成Harmonix讓聲音出現一些細微的改變。電源線確實讓一切都安靜下來了,訊號線讓訊源更大了,因此帶回了一些形體感和活生感,但同時也給予了一些獨特的格調,就像是高級的象徵。性質的改變并不大,但是先從前級的加入,到后來的電源線慢慢改變。
但線材不過是最大未知數的前奏曲而已,這個最大的未知數就是喇叭。以前我對這個喇叭有偏見,我認為這對昂貴、基于另一個型號(更便宜的)改良而來的喇叭對什么要求都很高。我努力地操了他們三分半鐘之后,我只能吃驚的坐在那兒,我的朋友陪在身旁見證了我的轉變。我們聽了十幾張唱片,一張接著一張快速聽過。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也不想知道,那仍然是一對昂貴又嬌小的喇叭,但卻變成了這套日本系統中「皇冠上的寶石」。我在非常多的組合上聽過其他所有的器材,但這是我所知道最好的,凝聚力、飽滿和卓越的,我再重複一遍:那對喇叭鮮活的音樂表現令我不禁顫抖。因為我不知道為什么,聲音是如此的密集、一觸可即,彷彿像用湯匙舀蜂蜜一樣。低頻不足的部分已經被杰出的動態和完美的衝擊力所補足了(密閉音箱)。我沒有辦法停止聆聽,和這個系統相比,其他的器材似乎都偏薄,就像距離地面三千公尺或更高的空氣一樣,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追求到我們想要的音樂。但是搭配了這對「Bravo!」,就好像得到氧氣筒的幫助,猶如情感的增壓器一般,將我們向上提升。
Reimyo,音響
相關評析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