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評析
以聆聽為出發-加拿大 Anthem AVM 50v環繞解碼前級
2016/9/3 15:00:24
|3036
產品差異化是行銷學強調的重點之一,讓產品同中求異,命中自己能經營的客層,才是在激烈競爭中殺出血路的妙方。在家庭劇院這個市場中,恐怕很少有廠商能做得比日系品牌功能更多、規格更新、型號更多、價格更低,因此往高階產品走,便是歐美Hi-End音響廠經營多聲道產品時另闢的蹊徑,而不在價格上直接衝突。我想Anthem AVM 50v環繞解碼前級便是這樣思維下的產品,把一切盡可能做到最好,以滿足挑剔用家的嚴苛需求。
什麼方面做到最好呢?當然是影音表現。聲音原本就是Anthem所擅長,AVM 50v更是極盡仔細。首先元件經精密挑選配對,確保低失真與低噪訊比。電路板的規劃不依靠自動化的電腦軟體,而純粹使用人工,它的好處就是所有的接地迴路都可以特別規劃,對于降低噪訊、線路的交錯干擾等,都有一定的幫助,也可以防止靜電產生,像是四層主電路板的供電、訊號路徑與地迴路都是分開的,又例如A/D與D/A轉換分別是一塊6層與8層電路板,當中類比與數位電路分開規劃,供電與地迴路也都分屬不同層,甚至微弱的訊號路徑都被地迴路圍繞,如此吹毛求疵都是為了降低噪訊,保留最多的聲音細節。
電源部分,AVM 50v使用交換式電源,獨立的整流電路多達14組,分別供應數位、類比、影像等部分的需要,可以減低電源彼此間的干擾,創造最理想的電源環境。音效處理則使用雙核心的DSP數位處理器,這是Anthem自己的設計,不僅是數類還是類數之間的音頻轉換,都能提供最快速的運算能力。

具備時基校正電路
影像處理部分,AVM 50v使用專業級(broadcast-quality)的Sigma DesignsVXP數位影像處理器,可將SD或HD影像轉換成任何其它的傳統格式輸出,對于S-Video或Component Video輸入的影像,也可以加以升頻后,再以Component或HDMI的方式輸出。
AVM 50v具備8進2出HDMI端子,能支援Dolby TrueHD、DTS-HD Master Audio、PCM 24bit/192kHz等最高格式。所有經由HDMI輸入的訊號都會透過一個稱作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的重整系統進行處理,處理的功能有兩項,一是可程式化的等化器,可將頻率響應調整得更為平直,聲音聽起來會更均衡,二是CDR(Clock Data Recovery)處理器,作用是重整時基訊號,降低傳輸過程中造成的產生的時基誤差。

專屬音場自動校正系統
多聲道環境的設定對一般用家來說并不容易,尤其聲道多,音場更複雜,空間環境造成的影響更不容易掌握,因此自動音場校正早已成為環繞擴大機或解碼前級的必備功能,AVM 50v自然也不能例外,它所用的是Anthem自行開發的ARC(Anthem Room Correction)系統。

ARC是透過主動發出的測試音與麥克風,瞭解各聲道的頻率響應狀況,經計算后并自動進行修正,藉以達到所有聲道都有理想的平直響應。通常這樣的設定程序只要把麥克風插上擴大機,開啟自動校正功能后即可完成,不過AVM 50v稍微複雜一點,必須另外使用一部電腦才可以進行。首先必須在電腦上安裝ARC軟體(隨機附有安裝光碟,或上Anthem網站看看有無更新的版本),再透過RS232介面把AVM 50v接上電腦,麥克風則是USB介面,也可以直接連接電腦。校正時只要將麥克風擺在幾個特定位置收音,讓軟體自動跑過一次就好了。
整套設備包括軟體、麥克風、麥克風架、RS232線及USB線等,原廠都準備好了,算是相當貼心,唯一有些不便的是,目前的筆記型電腦幾乎早就沒有RS232介面了,只有桌上型電腦還有。如果桌上型電腦與AVM 50v離的近還沒關系,遠的話就必須把電腦搬過來了。不然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去買一條RS232轉USB線,這樣就可以使用筆電進行校正,多次調整也比較不麻煩。

替兩聲道加料
高檔的環繞解碼前級通常都必須額外肩負一個功能,就是只聆聽立體聲音樂時,要能擔任Hi-End兩聲道前級的角色,因此不論是數位輸入或是類比輸入,AVM 50v都具備最純粹的兩聲道線路,而且是真平衡XLR輸入、出端子,能提供最不受干擾的訊號傳輸與放大,同時也確保了最純淨的聲音。
除了維持兩聲道原聲的完整性之外,AVM 50v還替兩聲道音訊提供「加料」服務,就是模擬多聲道音效,讓用家獲得更多的聆聽樂趣。Anthem自行開發稱做AnthemLogic的數位處理技術,具備AnthemLogic-Cinema與AnthemLogic-Music兩種模式。AnthemLogic-Cinema會把兩聲道模擬成7.1聲道,AnthemLogic-Music則是6.1聲道,中置聲道不發聲。

除了AnthemLogic,AVM 50v亦具備Dolby Pro Logic、Neo:6等模式,可進行4.1、6.1或7.1聲道的模擬,更特別的是,AVM 50v還有All Channel Stereo(左右聲道音效輸給環繞及后環繞,中置與超低音來自左右聲道合併,共7.1聲道)、All Channel Mono(7.1聲道均來自左右聲道合併的音效)、Mono(只有1.1聲道,把左右聲道合併輸給中置與超低音),以及Mono-Academy(相當于Mono,但高頻滾降藉以模擬1930至1960年代老電影的陳舊音效)等模式。使用AnthemLogic聆聽CD唱片時,整體音質與音色并無明顯變化,但因為環繞聲道提供了微量的聲音,增加了空間殘響與包圍感,轉換到聆聽上的感受就是輕鬆感增加了,而且同樣音量下的聲音更飽滿,更適合長久聆聽。
直接而不渲染

圣彼得堡建城300週年紀念音樂會
透過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的播放,AVM 50v立刻顯現出其直接不造作的特質。這一特點,我先前在聆聽他們家的Integrated 225綜合擴大機時便知之甚詳,但AVM 50v有更好的音質與音色,將好樂器的真實質感充分發揮。以「圣彼得堡建城300週年紀念音樂會」藍光片為例,第三軌圣桑序曲與輪旋隨想曲,特列雅柯夫的小提琴除了甜美滑順之外,還可以感受到弓與弦摩擦時的細微澀感,讓這首凄楚哀怨的樂曲更顯動人,而特列雅柯夫的美技在AVM 50v的刻畫下更是盡顯無疑。
對比更豐富

Denon Pure Audio Experience
接著聽挪威發燒古典音樂唱片公司2L與Denon合作推出的藍光多聲道音樂測試碟,第1軌布列頓的Simple Symphony顯得非常有趣,因為透過AVM 50v我清楚聽到不同弦樂聲部,在音場中的不同位置以不同頻段此起彼落地相互應合,而且他們運用的彈奏法各不相同,聽覺感官的變化非常豐富。如果AVM 50v少了正確的音色表現力、高超解析度,或是清晰的音場層次的相對關系,這首樂曲的聆聽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玩家專屬

Legends of Jazz
「Legends of Jazz」也是非常適合測試的藍光音樂片。聽完數曲,我發現AVM 50v與MCA 50富有鮮活能量感與爆發力的特質,似乎更適合詮釋爵士樂,例如第3軌以Marcus Miller為首的《The Panther》,他的電貝斯Q彈有勁,拍、勾、撥、按的豐富聲響讓人眼花撩亂。當所有樂器齊奏時,每種樂器的聲音顯得有條不紊,中低頻密度與質量兼具,反應快捷,大鼓更是沉重扎實不師速度,毫不拖泥帶水,整曲聽來暢快淋漓,豈是一個爽字能夠形容!
這次試聽完AVM 50v后,我終于能理解環繞解碼前級的確是玩家專屬,因為擁有AVM 50v就像有了先天好體質,之后搭配后級與多聲道喇叭則像是后天調養,你可以依據不同空間的狀況,選擇適合的補藥,調配出絕佳的聲音。不是玩家適合用AVM 50v嗎?當然適合,坐著享受就好了。
Anthem AVM 50v器材規格
型式:7.1聲道環繞解碼前級擴大機
支援音頻格式:Dolby TrueHD, DTS-HD Master Audio, PCM 24bit/192kHz
HDMI端子:8進2出
兩聲道類比輸入:XLR×1,RCA×7
兩聲道類比輸出:XLR×1(zone 2),RCA×4(包含一組zone 2與一組zone 3)
7.1聲道前級輸出:RCA×1,XLR×1
5.1聲道類比輸入:RCA×1
數位音頻輸入:RCA×7,Toslink×3,ASE/EBU×1
輸入阻抗:20kΩ
輸出阻抗:XLR 600Ω,RCA 300Ω
頻率響應:10Hz~20kHz (+0, -0.2dB)
尺寸:438×149×362mm(W×H×D)
重量:14kg
加拿大 Anthem,Anthem AVM 50v,環繞解碼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