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歡迎來到遛音響6HIFI 請登錄 免費注冊
400-068-4885
音響評析

試聽Power Source十五周年平衡訊號線

2016/9/6 14:12:39

|
2612

在國產品牌線材當中,Power Source可說獨樹一格,主事者小鄧獨自負責設計,親力親為,全盤掌控自家線材的品質,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線材,像是以前的Pass Power,很多中小型系統一搭上去就像吃了大力丸一般,能量感大幅提升,而他們家的線材也多半有著孔武有力的重量級外觀。但這款Power Source十五週年紀念平衡訊號線卻有著纖細的線身,感覺起來就和過去Power Source的作品很不一樣,顯然這歷經十五年研發之后誕生的新作品,設計風格又邁向另一個境界了。


使用進口導體

十五週年平衡訊號線的設計確實和過去Power Source的線材很不一樣,以往小鄧都在臺灣找材料,披覆絞繞全都自己想辦法,最頂尖的線材通通都是小鄧慢工出細活,一條一條親手做出來的。但十五週年平衡訊號線就有些不一樣,小鄧說他這次用的線身是從國外買回來的,但製作一樣是他親力親為。奇怪,在臺灣做了十五年的線,怎麼Power Source這次會轉性?倒不是臺灣的製線技術退步了,目前絕大多數Power Source的線材還是百分之百國產,就這十五週年紀念系列用的是進口導體,顯然其中有吸引Power Source不得不用的巧妙。


關于十五週年紀念訊號線所使用的材料,故事得要講到一年前,我到桃園找小鄧,他拿出一條電源線和一組平衡線,請我帶回家聽聽看,原來這就是十五週年紀念的試作品,我聽了一個星期,打電話給小鄧說:「這兩條線很厲害,音樂表情很自然,全頻段都很均衡,但設計取向和過去Power Source很不一樣,我猜這線真要做出來一定不便宜,這麼細的線身會有市場嗎?」小鄧回答:「這是很難得找到的材料,導體是由銀、銅、鈀再加上某些稀有金屬元素構成的特殊合金,結構一樣是多芯絞繞,然后加上鐵弗龍披覆,線身雖然很細,但結構非常強固?!闺娫捴卸嗔牧艘粫?,我才知道這十五週年系列使用的線材,本來是用在飛機上面的材料,因此線身結構非常非常堅固,同時對溫度的耐受度很高,零下80度到150度之間都可以正常工作,而且經久不變質。小鄧說他試用了一些樣品,效果很好,就把代理商手上的貨都買下來,但數量還是很少,他也很難說可以做出多少組(有些客戶會訂做特殊的長度,尤其是平衡線可能會買很長),所以他也沒說十五週年系列每一款各限量多少,只能講數量有限。



強調線材的強固性與耐久性

有些發燒友會覺得,拿飛機上面用的線來聽音樂會比較好嗎?音響工業怎麼老是喜歡拿航太科技來標榜,我們只不過是聽聽音樂,又不打算上太空?我也曾經拿相同的問題考過許多做線的原廠,他們的回答基本上都很一致,并不是為了「航太用線」這個名號而使用某種材料,他們是從設計上的需求找合適的材料,譬如高純度無氧銅,并沒有規定究竟該在太空梭上面用,還是要在音響上面用,完全是從需求出發找材料。Power Source這次選擇新的導體材料,著眼于線材本身的強固性、耐久性。小鄧跟我說,有些線材的材料很好,但比較容易老化,這類線材剛聽效果很好,聽久了導體慢慢氧化,音樂的細節也越來越少,他希望十五週年紀念系列可以讓用家聽得長長久久,一、二十年線材都不會變質,自然聲音的品質也不會下滑。



「複方」焊接

不過我拿到試作品一直到現在的成品,中間隔了一年多,顯然Power Source還花了不少功夫來加強。原來這款十五週年紀念訊號線,最麻煩的地方是銲錫的選擇。小鄧說這類特殊線材本身的測試數據非常的棒,工作頻寬遠遠大于音響所需,速度與頻寬一點都不需要擔心,可是剛開始試做的時候聲音很不理想,頻寬是很好,但聲音顯得生硬冷調,一點都沒有音樂性。所以他花了很多時間反覆實驗,在數十種銲錫當中反覆實驗挑選,最后選定「複方」焊接,我想這些是Power Source累積十多年的技術Know-how,也是好聲的關鍵所在。


走全頻段的路線

一年多前拿到原型,與現在正式上市的十五週年平衡線都在手上,音質音色走向相差不遠,但背景寧靜度卻有差別,原型試作品還帶著些許毛邊,即使我已經聽了一年多,這背景些許的毛躁感還是有,顯然成品線與這款接近完成的試做品還是有些許不同。熟悉Power Source的朋友大概都會覺得他們的線材能量感很強,尤其是中低頻段的量感與衝擊力道特好,但這款十五週年紀念卻是和傳統Power Source走向不同,這是一款個性純正、頻寬均衡、質地細膩的訊號線,很難從中找出哪一個頻段特別好,卻是整體非常自然活生的音樂重現。我還記得去年小鄧問我新設計的線材聲音如何,我的回答是:「這款線應該是為了大系統設計的吧?」小鄧說:「線材到了這樣的程度,該是走全頻段的路線了?!?br />
試聽三種版本「海頓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因為追求均衡,十五週年訊號線沒有特別在哪一個頻段著墨,卻更重視自然活生的音樂表情,這一點可說是十五週年聲音表現最迷人的魅力所在,我們更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音樂上面。例如「海頓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好聽的版本不少,哈瑞爾的版本追求原典重現,但琴音帶著翩翩君子的風范,而王健在DG的版本則顯得更為雅致,大提琴的線條感略微細瘦,弱音的處理更有其讀到風格,同樣是DG錄音,換上麥斯基的版本,氣勢就龐大了起來,演奏者的自信更為強烈。搭配著十五週年訊號線來複習這一連串唱片,我很難去分析十五週年訊號線哪裡比較強,而是更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奏者的情緒變化,享受著海頓音樂那均衡流暢的旋律。


「海頓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哈瑞爾/王健/麥斯基的版本




全頻段的均衡感是我對十五週年訊號線的第一個稱讚之處,因為全頻段均衡,所以沒有扭曲唱片既有的錄音形貌,更能接近發燒友對原音重現的理想。十五週年訊號線另一項好處,要算是帶著暖色調的光澤了,我想舉拉卡托許的「布達佩斯現場演奏會」為例,有些人覺得這張現場錄音細節豐富,但高音有點飆過頭,小提琴有時會覺得比較生硬刺激,我想還是音響系統的問題,搭配著十五週年訊號線來聽,現場錄音的空間感與細節都非常好,小提琴帶著亮麗的色彩,但卻不顯得緊繃,即使演奏到了非?;馃岬臉范?,依然有著很棒的均衡感,而且可以感受到演奏者奮力演出的張力,如此能體會演奏者神情的詮釋,不就是我們所說的「如臨現場」嗎?

最沒有個性的一款訊號線

從試做線到成品線,這款十五週年訊號線我幾乎可以說聽了一年多,說實在的,如果我不喜歡這條線,以會如此安心地把線接在系統上聽了這麼長的時間。也因為聽了很長的時間,我很難講十五週年有哪些「個性」,或者說,這款訊號線可能是Power Source有史以來最沒有個性的一款訊號線。我手上還有TcM Reference One平衡線可以比較,這款身型粗壯的平衡線有很強的能量感,音像凝聚力非常好,但相對比起十五週年平衡線來說,音樂質地相對緊張了些,少了十五週年的輕鬆自在。以低頻量感而言,十五週年似乎沒有Reference One好,但卻是速度很快、下潛延伸很好的低頻,相較之下,Reference One雖然低頻比較有量,但卻密度嫌鬆了些。



全頻段的均衡、略帶亮麗的音色、自然流暢的質地與豐富的細節

對于Power Source的老朋友而言,十五週年平衡線像是瘦身過的精壯猛男,更能表現出音樂的清晰線條,音樂畫面更顯自然。而看到這麼細的Power Source,很多老玩家一定有些不習慣,怎麼變這麼細了,但是線材可不是看粗細來挑選,而是要從聲音來下決定。十多年前Power Source以勇猛壯碩贏得許多發燒友的支持,我很高興看到Power Source的轉變,十五週年紀念訊號線用全頻段的均衡、略帶亮麗的音色、自然流暢的質地與豐富的細節,標示出Power Source下一個階段的方向。
Power Source,十五周年平衡訊號線
? 欧美熟juliaann厨房_老男人久久青草av高清_国产在线98视频播放_欧美黑吊粗大猛烈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