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評析
英國 貴族ProAc Response D18
2016/9/7 11:34:28
|7893
ProAc Response D18是一款2單體2音路的小型落地喇叭,高度還不到1公尺,所以說它小一點都不過份。在來到旭笙音響之前,我以為這次的試聽應該會在一樓較小的聆聽區進行,而不是二樓那間長形聆聽室,因為我認為二樓的空間實太大了,Response D18的聲音在裡頭可能會被稀釋掉,而不會有飽滿的聲量。沒想到我到了旭笙還是得踏上樓梯,Response D18正是放在二樓!與放在后面的Triangle Magellan、Ktema比較起來,Response D18只能算是袖珍,但讓人意外的是,聲音一點都不空洞,仍有英式喇叭慣有的濃厚走向,之前的疑慮一掃而空。

ProAc的聲音不是第一次聽到,我也明瞭略帶濃郁的厚聲便是ProAc的最大賣點,但Response D18在這麼大的空間中仍不顯消瘦,這可讓我對ProAc的喜愛又多加了一層。況且,這樣的聲音不是只有我喜歡而已,Response D18已被英國專業音響雜志「WHAT HI?FI?」評鑑為2010年度最佳喇叭(1,000至3,000英鎊),其表現可說是實至名歸。
好聲音來自不斷的自我提升,Response D18由過去的D15改款而來,除了使用全新單體之外,分音器與音箱結構都經過重新設計。單體部分,6.5吋低音單體振膜採用玻璃纖維材質,重量輕又有不錯的阻尼效果,搭配大型的EXCEL磁路系統,能提供優異的單體控制力。最特殊的是振膜中心的相位錐,材質非金非木,而是透明的壓克力,這奇特的應用倒是第一次見到,我想ProAc又暖又厚的聲底,應該有部分正是來自這個透明相位錐。

振膜中心的相位錐,材質非金非木,而是透明的壓克力
高音用的是3/4吋軟半球振膜,雖然現在已經可以在ProAc某些型號的產品上看到它也開始使用鋁質絲帶高音,但軟半球高音仍是ProAc最擅長且使用最多的元件,音色與效果不容質疑。這顆高音的延伸能力頗佳,可直上30kHz。此外,高音單體安排在靠近面板邊緣的位置,而非置中,也可見于ProAc多數的型號,其作用是降低繞射的負面影響。

重量級音箱製作
我看了一下Response D18的規格,每一支的重量竟然高達25公斤,但它只是將近1公尺高的落地喇叭而已,身型也不粗壯,重量是從哪兒來的?原來是因為箱體經過重重補強措施,加上使用了不少新的阻尼材料,是音箱對抗諧振與箱體內駐波的能力大幅提昇,當然連帶的重量也增加不少。
在音箱結構部分,Response D18採低音反射式設計,不過它的低音反射管不像一般喇叭是一個位在背面的圓筒,而是在音箱兩側靠底座的扁長方形開口,這項特殊設計同樣也使用在旗艦的Response D100身上,它讓Response D18的低頻延伸可達30Hz的高水準,這對于體積不大的Response D18來說,可算是相當優異的成績表現。

心中吶喊「太棒了!」
Response D18提供高、低音兩組喇叭端子座,因此容許bi-wiring或bi-amping連接。它的平均阻抗是4Ω,效率88dB,在數據上并不是太容易驅動,因此這次試聽旭笙準備了Electrocompaniet最新推出的ECI 5 MKII綜合擴大機,輸出功率120瓦/8Ω,算是恰到好處的選擇,訊源則是EC的ECC-1 CD唱盤。搭配的線材更讓人眼睛一亮(或是說讓人流口水也行啦?。?,居然是全套Power Source十五週年紀念款,嘿嘿…這樣的組合真的是不好聽也難??!


大坪數空間并未消減ProAc喇叭一貫擁有的厚聲特質,這使得Response D18播放起John Coltrane經典專輯「Blue Train」時,讓我心裡響起了第一個「太棒了!」。棒在哪裡?Coltrane的次中音薩克斯風以一個龐大的形象出現在我眼前,清楚地刻畫出豐腴的旋律線條。Response D18的豐腴并不臃腫,而是飽滿、厚實與溫暖,質量及密度均佳,我強烈感受到吹奏的力度與聲量的衝擊力,卻又一點都沒有不悅的刺激感。
雖然兩支喇叭拉得蠻開,但并沒有影響聲音的厚度,隨之而來的好處卻還有鮮明的層次感、清楚的定位,以及優異的音場縱深。我明確地辨識出薩克斯風與小號一前一后的位置,Double Bass與鼓也毫不紊亂,這個原本便屬優異的爵士錄音在Response D18的重播下更是活了起來,讓我彷彿親臨錄音現場。
弱音表現值得玩味

以「Blue Train」的表現而言,Response D18的音色的確稍暗,甚至偏向濃郁,但并未影響解析力與活生感,因為Response D18全頻段都有豐富的細節,因此我很清楚地感受到真實的管樂應有的金屬質感。
帶著意猶未盡之感,我接著聽Antonio Forcione與Sabina Sciubba的「Meeting in London」發燒片,此時心中響起了第二個「太棒了!」,那音色真是甜美。剛剛說的全頻段豐富的細節在這裡同樣聽得到,尤其在弱音的時候感受更是明顯?!窶eeting in London」只有一把吉他配上成熟的女聲獨唱,沒有龐大動態,沒有厲害的衝擊力道,也沒有變化多端的紛雜音色,但是,聆聽樂趣一點都沒少,因為Response D18鉅細靡遺地交代出Sabina唱到極弱處,或是每一句的尾聲,婉轉輕柔的嗓音變化,與音斷意不斷的馀韻猶存,再次驗證Response D18優異的細節重播能力。
這是一種蠻奇特的聆聽經驗,在聽到溫暖、甜美、綿柔與充滿韻味的歌聲同時,又不會少掉非常凝聚且清晰的音像輪廓,以及丹田的力量,也讓我重新體會「Meeting in London」這張唱片到底發燒到什麼程度。
能量感十足

接著我換上完全不同質感的女聲,是藍調女歌手Koko Taylor的「Jump for Joy」,狂放不羈的歌聲在Response D18的詮釋下更顯得powerful。第1軌《Can’t Let Go》一拍一拍的大鼓踩踏聲與小鼓響線的清脆聲持續衝撞過來,聆聽室現場溫度直線上升,搖滾細胞也跟著甦醒。說實在的,過去在其他系統,甚至在我自己家裡聽這張專輯,都覺得太吵受不了,因為我聽到的多半是過于吵雜尖銳的高頻,剛聽還蠻過癮,但到了第3首之后頭就快炸了,只想趕快把音量關小。反觀Response D18,它的頻率響應偏重中頻與低頻,密度與重量感優異,高頻適量而且柔軟,聽起熱烈的音樂完全沒有不夠刺激的遺憾,而是持續不斷的爽快與舒暢。
聽音樂的長久伴侶

至于聽鋼琴又是如何呢?我換上蓋布莉葉拉蒙泰羅(Gabriela Montero)的「Baroque」專輯,厚重走向的Response D18的確較少清亮的晶瑩飄逸之感,但它優異的中頻厚度讓極輕、極弱的音都顯得有力度,有重量,而不是輕飄飄地好像離得好遠。值得一提的是Response D18的層次感,我清楚感覺到不同音域的觸鍵顆粒有著不同的位置,層巒疊章地交錯出蓋布莉葉拉蒙的即興旋律,彷彿用手指頭訴說心中的故事。

最后聽了Zehetmair弦樂四重奏演奏舒曼作品,Response D18用誠懇實在,沉著專注的手法刻畫著每一段音樂線條,雖然不是油光水滑的豔麗光澤,確有不是一下子便能參透的深度與情緒。Response D18深具潛力,播放各類音樂都能展現出吸引人的魅力,但它的體積并不會比加了喇叭架的書架喇叭大多少,價格更讓人心動,如果你需要的是聽音樂的長久伴侶,Response D18絕對是值得慎重考慮的良配。
ProAc D18器材規格
型式: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3/4吋軟半球高音單體×1,6.5吋低音單體×1
頻率響應:30Hz-30kHz
平均阻抗:4Ω
效率:88dB
建議擴大機功率:20-180瓦
喇叭端子:可bi-wiring或bi-amping
尺寸:965×190×265mm(H×W×D)
重量:25kg
英國 貴族ProAc,貴族Response D18,落地箱